江西召开全省环保工作会 重点加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
- 编辑:攻其不备网 - 67江西召开全省环保工作会 重点加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
也就是说,儒学传统实为仁爱的代代相传,这本身并不是时间性的存在物,而只是不断以新的样态涌现出来的本源情感。
然《春秋繁露》乃阐发《春秋》义,《太玄》《法言》乃模仿《易》与《论语》,皆明表师承,与自创作自立说仍不同。中国学术有一特征,亦可谓是中国文化之特征,即贵求与人同,不贵与人异。
而在中国,则新教终盛于旧教。而朱子会通和合之,以成宋元明三代理学一大传统,与先秦孔孟以来之儒学会通和合,以成儒学之新传统。而二者之间,则终以求同为要,辨异为次。其人愈古,则愈不见其与人之相异处。中国称门人受业为弟子,此如一家人。
各有一己,而己与己不相同。子子孙孙相承为一家,学问亦当有传统,故谓之一家言。而这种没有参照系的判断在形式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3.中国价值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以为,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但需要作重要补充: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即共同价值,它贯穿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个构成部分,并将上述四个构成部分在精神文化上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故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其次,这一术语很容易被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所绑架。把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置于整体与其构成部分间的关系中来考察,旨在说明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作为一种现实和趋势而存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直接决定了共同价值具有文化规范和文化取向的双重规定。注释: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X004)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逻辑和方法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民族只有不断地以其内部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展示于世人,它才能真正获得必然引起他信的价值自信。这里首先应该确定的是,中国价值不等于共同价值,否则,就有试图用中国中心主义取代西方中心主义之嫌。毋庸置疑,这一拒斥和反对是有其正当性的。但是,特殊的存在形态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而普遍的存在形态毕竟要靠抽象的思维来把握。
首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侧重强调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而中国价值观则侧重强调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全民属性。当然,或许亨廷顿并非有意为之。例如,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的价值观是否都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吸纳和发展?如果都不是,那么中国价值就高居于其他民族国家的价值之上了,但对此世界其他民族国家的人民是不会承认的,绝大多数诚实的中国人恐怕也是不会认同的。所以,严格地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现实,但更多的是一种趋势。
这就有可能使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把普遍与特殊割裂开来,从而把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截然对立起来。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论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欺辱的历史记忆,是这种主义的文化心理支撑。
这样反而在客观上帮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忙。要言之,作为共同价值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的中国价值无疑有自己的特点,然这种特点不会也不可能使其成为共同价值的顶端。
对于中国来说,拒斥汲取西方国家价值中适合于自己的因素,在逻辑上一定会导致拒斥共同价值的基本精神。这说明,作为共同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而存在的中国价值,其本身必须在文化规范和文化取向方面,实实在在地体现共同价值的普照之光。这种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以自身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的示范和表率(是行动上的,而不是词语上的),来推动共同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越来越大程度上的文化规范作用。在政治上,民族主义追求的就是民族利益的国家化,从而达到民族利益的最大化。1.中国价值是中华民族在价值认同方面的最大公约数。笔者以为,我们在共同价值的研究方面应注意一个方法论问题,即:至少迄今为止,无论从其规范来看,还是从其取向来看,没有哪个民族国家或民族国家集团,也没有哪种意识形态,是共同价值的代表,因为,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只能在人类的世界性普遍交往过程才能存在和表现出来。
共同价值不是中国价值所能代表的了的,更不是中国价值所能统领的。但决不能将其泛化和绝对化,以至于不论在何种语境中,一出现普世价值的提法,就立马警觉起来,并加以拒斥和反对。
可以说,他们落入了亨廷顿巧妙设置的陷阱。以上这三个方面决定了,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相互关系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有被国家主义绑架的可能。
可以认为,没有共同价值,就不可能有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人类也就不可能解决越来越威胁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全球问题。这种理解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
总之,只要我们一直沿着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中国价值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内容、功能和特性方面就是相同的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其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都必然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相契合,否则,就会导致在文明和文化上的衰败。进而言之,一个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没有这种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那就是一个没有希望和未来发展的民族国家。原载《哲学研究》2017年第6期 进入 叶险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共同价值 中国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间的冲突、不同社会制度间的冲突、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冲突,构成这一语境的主旋律。在这种特殊性中,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互不相干。
2.中国价值是趋向于世界文明发展的价值。这实际上又陷入了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
所以,中国价值的建设必须以共同价值为场域。一个主权国家只有有效地维护了本地区及其人民的利益,才能进而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3.共同价值是超越意识形态对立的价值。当然,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为,在目前中国文化的这种状况中,既蕴含着一种进步的趋势,也存在着继续衰弱的倾向。这就是笔者把整体与其构成部分间关系,作为分析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关系的主要框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因。
第三,来自传统意识形态的挑战。也就是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属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
这条道路一直会延伸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从而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文明大国和文化强国。没有这一底线,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不复存在。
这里首先应该确定的是,中国价值不等于共同价值,否则,就有试图用中国中心主义取代西方中心主义之嫌。普遍不是普遍主义,特殊不是特殊主义。